欢迎访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官方网站

专题专栏

健康“邕”护 | 邱小芩:从“心”开始,“盐”于律己!心衰患者钠盐知多少

发布时间:2024-01-24来源:护理部编辑:浏览:

分享到:

编者按: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,宣传健康科学护理知识,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(自治区人民医院东院)(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)于2024年1月起推出护理科普栏目《健康“邕”护》,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、科学方法、科学精神向公众进行普及传播,推动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,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。

今天推出第2期《邱小芩:从“心”开始,“盐”于律己!心衰患者钠盐知多少》。

 图片

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,每人每天需要6~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、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。

虽然盐是饮食中必备的调味品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多的摄入。盐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增高,每天吃的盐量与血压升高有明显关系,尤其心衰患者更应该注意盐的摄入量。

心衰患者为什么要控盐?如何进行钠盐摄入管理?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护理专家来为您解答。

01心力衰竭是一种怎样的疾病

心力衰竭(即心衰),是心脏疾病发展到了严重的阶段。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,就像弹性减退的“皮球”,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,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,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。

临床上心力衰竭常表现为呼吸困难、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等。

 图片

02心衰患者为什么要进行钠盐摄入管理

钠是维持血液中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,钠的含量高会增加血液对水的吸收能力,进而导致外周血循环中水潴留。

水潴留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前负荷。心脏前负荷是指心脏中的血液含量,如果回心量较多射血较少,心脏内的血液量会越来越多,会加重心脏负担,还可能出现心腔扩大等病变,进而加重心衰。所以要限制钠盐的摄入,减少液体在体内潴留,从而减少患者的心脏负担。

此外,钠离子还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,可能使小血管收缩,增强外周阻力,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,肾小球滤过减慢,水分排不出,加重水钠潴留,导致心衰加重。

 图片

03限制钠盐摄入不代表禁止钠盐的摄入

要根据患者血钠水平和病情,决定患者钠盐摄入的量。如果严格禁止钠盐的摄入,可能会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,影响患者心衰的治疗。

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》建议心功能Ⅲ~Ⅳ级的患者每日摄入钠<3g;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每日摄入钠<2g。

04日常生活如何控制钠摄入

学会钠盐摄入量的计算方法

换算每天的食盐,每摄入2.5克盐相当于摄入1克钠,按早、中、晚三餐按3∶4∶3比例进食。

选取优良食材

采用天然无添加方法制作或选购无添加天然制作的食品。学会阅读食物成分表,避免吃含钠高的食物,如:

(1)咸菜、酱菜、咸蛋、咸肉、腊肉、咸鱼等腌或熏制品;

(2)牛肉干、火腿肉、香肠、泡椒凤爪、卤蛋、鱼罐头等熟食蛋肉类或罐头食品;

(3)鱼干、海带、海苔、虾皮等即食海产品;

(4)酱油、蚝油、味精、鸡精、豆瓣酱、沙拉酱、腐乳等调味品;

(5)添加小苏打的面食和糕点等;

(6)方便面、薯片、薯条、虾条、玉米片、果脯蜜饯、豆干制品、话梅、咸味坚果等零食;

(7)含盐饮料。

 图片

使用限盐工具

(1)常规盐勺为2克规格,根据盐勺的规格掌握每日烹饪时加入的食盐量;

(2)准备一个限盐罐,每日根据推荐量取食盐放入限盐罐,每日食用完限盐罐的盐后,第二日再加入食盐。

 图片

餐时加盐

烹饪时可不加盐,起锅装盘端上桌后再加少量盐,吃起来咸味不减。这是因为此时盐只附于菜肴表面,来不及渗入内部,可减少将近一半的用盐量。

计算每日摄盐量

记录一袋食盐购买日期和这袋食盐吃完的日期,通过这一袋食盐吃完所用天数,粗略计算家庭人均每日摄盐量,进行相应调节。

循序减盐

(1)尽量采用蒸、煮、烤等烹饪方式保留食材原味;

(2)炒菜时用香料、辣椒、醋、姜、洋葱等天然调味料代替盐调味,因控盐而感觉咸味不足时,不宜盐、酱、醋、糖、卤等联合使用,以免调料相互掩盖味道,可适当添加未添加盐的原味辣椒、花椒、胡椒、孜然之类香辛料,也可表面上撒芝麻、花生碎、蒜泥、芥末汁等作补充;

(3)每餐加盐量比原来减少1/3,让味蕾适应,逐渐减少食盐量。

准备低盐饮食的食谱

如:蔬菜炒饭、清蒸鱼片、凉拌黄瓜、番茄鸡蛋面、水果拼盘等,适当增加新鲜肉类、新鲜蔬菜、新鲜水果的比例,有利于机体进行补钾,钾的利尿作用能帮助钠排泄,维持机体钠钾平衡。

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,病因和临床状态个体差异大,需要综合管理,钠摄入管理应遵循动态管理和个体化原则。

护理专家名片

图片

邱小芩

主任护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护理部执行主任,广西护理学会执行秘书长,广西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。(来源:护理部)

返回顶部